當創新成為全球發展的引擎,創新空間的未來形態與發展路徑,正深刻影響著各國產業升級與城市進化的方向。9月19日,在IASP2025年世界大會的全體會議上,一場圍繞“未來20年創新空間的發展趨勢”的跨國對話如期進行。中關村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張國斌分享了中關村發展集團在構建卓越創新空間方面的實踐與思考,為全球創新區域發展提供“中關村方案”。

面對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縱深推進的新形勢,科技園區已從傳統的空間運營者,轉變為創新生態的構建者、產業服務的集成者和全球網絡的鏈接者。中關村發展集團作為北京市科技創新服務市場化平臺,始終堅持以“國際一流創新生態集成服務商”為定位,探索出了一條構建卓越創新空間的中關村之路。
張國斌提出,建設卓越創新空間應力爭實現四個“一流”:世界一流的創新成果、世界一流的企業與產業集群、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以及世界一流的園區基礎設施。圍繞這一目標,中關村發展集團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踐。
孕育一流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中關村聚集著清華、北大、中國科學院等頂尖學府和研究機構,每年誕生的專利數在全國遙遙領先,但如何讓這些“書架上的論文”變成“貨架上的產品”,始終是一道待解的難題。中關村發展集團自成立之初,便肩負起破解這一難題的使命。張國斌介紹,中關村發展集團積極探索服務基礎研究與源頭創新的新范式,建立了項目挖掘矩陣,聚焦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致力于打通成果轉化關鍵鏈路,成功孵化出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硬科技項目。
匯聚一流企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近年來,中關村發展集團聚焦北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通過發揮創新生態集成服務商的作用,在垂直細分領域整合產業資源、打造產業生態,促進高精尖產業項目在京培育發展。截至目前,中關村發展集團通過投資加集成服務手段支持了智譜華章、銀河通用、面壁智能、月泉仿生等人工智能領域企業1400多家,百濟神州、諾誠健華、齊碳科技、芯智達等生命健康領域企業1800多家,中芯北方、兆易創新、北方華創、紫光展銳、火眼新材料等集成電路領域企業近600家,國科天成、鋼研納克、領涂鎧盾、競未來生物等新材料領域企業近160家,英創匯智、精進電動、億華通等新能源領域企業近230家。
營造一流生態:構建創新生態集成服務體系
從技術攻關到產業落地,從初創孵化到國際競逐……在創新的過程中,需要生態賦予的全方位保障。卓越的創新空間離不開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環境和各類創新要素高效互動。多年來,中關村發展集團持續構建“資本供給、金融支撐、服務集成、網絡協同”全棧式支撐體系。張國斌介紹,我們探索多元化精準服務模式,構建了覆蓋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全鏈條的資本供給體系;建設引入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形成多層次服務圈層;依托中關村論壇這一國家級平臺,搭建覆蓋全球的科技創新合作網絡;打造了覆蓋20大類、200余項專業服務的創新服務體系。
構筑一流空間:打造賦能創新的高品質載體
空間是承載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承載產業創新的重要載體。張國斌介紹,圍繞北京市“三城一區”主平臺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陣地,中關村發展集團創新建設和運營模式,打造了一批高品質創新空間,加速培育和聚集優質項目。
中關村軟件園聚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主體700余家、上市企業70余家,年產值突破6000億元,是“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聚集了創新型醫藥企業600余家,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國際知名的科研機構。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中關村醫療器械園、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等一批特色園區也正在成長起來。
張國斌表示,將持續突破科技前沿,培育新質生產力,在做強創新主體、集聚創新要素、優化創新機制上實現新突破,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一流科技園區,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推動中關村邁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主辦方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