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琴
11月5日,由北京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北京海外聯誼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5首都僑智發展大會全體大會暨主場活動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也稱“北京亦莊”)舉行。大會以“僑聚智慧 智啟未來”為主題,通過政策推介、項目簽約、主旨演講等多個環節,幫助與會嘉賓深入了解北京創新創業政策,促進海內外資源要素融通互聯,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臺。中國僑聯機關、北京市委市政府有關單位、相關省市僑聯有關負責同志,海外僑界院士、專家學者和高科技企業代表、僑界社團負責人等600余人參會。

青年人才是城市發展的生力軍,也是首都科技創新的重要動力源。在政策推介環節,北京市對《關于進一步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措施(試行)》進行現場推介。籌集一批青年公寓,盤活一批科創空間,設立總規模300億元左右青年人才發展基金,建設國際人才服務港,配備3000名專屬服務管家……10條政策覆蓋安居保障、創新創業、政務服務等多方面,進一步完善對僑界青年人才在京創新創業的綜合保障。
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位青年企業家在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所在的團隊剛剛起步,最需要的就是資金和場地支持。10條政策讓我們看到了城市對青年創新創業的重視與誠意。未來,我們會考慮將項目落地在北京,特別是在創新氛圍濃厚、配套完善的北京經開區,讓我們的研發成果能夠更快轉化為現實應用。”
除政策支持外,北京還持續推動各區域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高潛力僑界項目的常態化對接。大會現場,2.5微米精密金屬箔芯片研發及產業化、先進傳感技術芯片及模組的開發應用、高性能醫用陶瓷技術的研發及應用等17個近期成功對接的僑界創新項目正式落地北京經開區、海淀區、朝陽區等多個區域,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包括新產品研發、新系統開發及技術應用場景拓展等創新成果,成為僑智融入首都科技創新實踐的又一階段性成果。目前,這些項目均已啟動注冊及落地籌備工作,正加速推進在京轉化實施。

作為落地北京經開區項目之一,數字油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項目負責人崔物格深有感觸:“我們團隊首創數字油模型,數字油誤差小于2%,已在多國油田項目應用,已有案例的收益約160萬美元,直接經濟效益約2500萬美元。”他回憶起項目落地的過程——從在HICOOL大賽中獲獎,到經開區有關部門積極對接組織創業加速營活動,提供政策咨詢、場地考察、資源對接等服務,每一步都感受到務實高效專業的支持,“這里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完善的產業配套,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將項目落地經開區的決心。”
與此同時,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吉爾吉斯中吉經貿合作促進會、泰國北京總商會等12家海外僑界社團及科技孵化器與亦莊控股簽署落地合作協議,后續將依托團體聯合會、總商會、同鄉會、實驗室等平臺,推動海內外常態化交流與合作,促進資源共享、經驗互通和科技協同創新。
主旨演講環節聚焦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應用。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叉科學學會理事長周濟,路明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華夏芯智慧光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肖志國,分別圍繞人工物質及人工智能、固體發光技術等不同領域,從技術原理、產業應用、創新實踐等角度,提出自身觀點和建議。
本屆大會采用“1+8+6”的活動架構,除主場活動外,還同步舉辦8場產業對話和6場項目路演活動,吸引參會者超千人次。產業對話活動設置多場圓桌論壇與專題研討。其中,智慧醫療產業對話活動聚焦經開區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的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圍繞中藥、類器官、器官芯片、臨床范式改革、臨床實踐等話題展開,充分體現出AI正加速融入藥物研發、醫療器械創新和臨床應用全過程。此外,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專場活動中,僑助千企萬品行動正式啟動,京僑護航·全球僑梁聯盟成立,全球法律呼叫中心、京津冀生命健康產業國際合作聯盟等10家機構將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護航服務。活動現場還舉行“一帶一路”研究基地揭牌儀式,京津冀生命健康產業國際合作聯盟分別與俄羅斯巴甫洛夫醫科大學、俄羅斯中國總商會共建中國醫療設備展示中心,推動產業深度交流與合作。
六場項目路演共收集到18個項目負責人的合作需求。其中,15個項目負責人提出資金對接需求,12個項目負責人明確希望獲得政策支持,此外還涉及場地保障和產業鏈協同等多方面訴求。智能制造項目負責人王彬表示,他傾向于將公司總部落戶經開區,希望在政策、資金和場地等方面獲得更具體的支持。圍繞這些需求,經開區相關部門迅速響應,第一時間開展項目跟蹤、政策匹配,從產業鏈協作、金融支持到載體空間保障等方面精準發力,積極推進項目落地準備。

北京經開區作為大會承辦地,產業基礎雄厚,非公企業聚集,統戰資源豐富,僑商僑企和僑界人才長期活躍在區域創新發展一線。在統戰工作方面,已形成以僑聯、新聯會、工商聯、亦莊控股知聯會4個統戰團體為主體,各類社會組織充分參與的“4+X”組織體系,并形成以統戰實踐教育基地為主陣地,街道、園區、樓宇統戰工作站為支撐的“1+N”統戰工作體系。依托“六區”政策疊加優勢,經開區逐步探索形成一套“政策引導筑基、平臺服務賦能、龍頭企業引領、金融體系護航、全球資源鏈接”的“亦莊模式”,持續吸引僑界人才、企業家與海外科技社團組織、科技孵化器匯聚。
截至目前,北京亦莊外資企業發展已形成“總部+研發+制造”復合功能集聚態勢,吸引了來自全球67個國家和地區的超1530家外資企業,外資研發中心數量達109家,占北京市四成。“十四五”期間,北京經開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額預計超40億美元,累計新設外資企業超420家,成為全市外資引進的重要引擎。面向未來,北京經開區將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創新的機制、更開放的生態,全力打造僑資僑企發展熱土和僑界創新成果轉化重要承載區,為首都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貢獻“亦莊力量”。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