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本報記者 葉偉
11月8日,2025花果山英才雙創周在連云港開幕,6名中外院士,近500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人才代表齊聚花果山下,共話合作、共謀發展。近年來,連云港以政策為引、以產業為基、以服務為翼,穩步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發展體系,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熱誠歡迎海內外英才選擇港城、扎根港城,熱切期盼與四海賢達、學界翹楚深度攜手。連云港將聚力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生態,為各類人才提供廣闊發展空間和堅實保障,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連云港市委書記邢正軍在開幕式致辭中向各界人才發出誠摯邀請。
政策為引 打造人才“強磁場”
“創新類項目最高可獲3000萬元綜合資助,創業類最高資助達1億元!”開幕式上,連云港3.0版人才政策的發布引發關注。相較以往,新版政策打破了“三類重點企業”與“非三類重點企業”的劃分壁壘,將普通高校大專生納入購房券支持體系,讓政策紅利覆蓋更廣泛的人才群體。
留住青年,就是留住城市的未來和希望,連云港持續加碼升級人才政策,以真金白銀、真情實意彰顯引才誠意。截至目前,連云港累計發放人才購房券近2.32億元,發放人才生活補貼4.45億元。
平臺是人才集聚的“強載體”。連云港整合園區、高校院所、科技企業等多元力量,加快推進高能級人才平臺建設。開幕式上,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新材料中試基地正式揭牌,它將為全市打造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提供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高效低碳燃氣輪機大科學裝置、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北大分子工程研究院連云港中心等一批高端科創平臺也在加快落地。
近年來,連云港不斷放大“花果山英才”品牌效應,高標準舉辦“雙創周”“人才日”以及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結合各類節慶論壇和赴外招商推介、經貿合作等活動契機,持續拓展引才渠道,讓更多英才聞聲而來、擇港而居。
產業為基 推動產才融合聚變
“讓人才跟著產業走、產業靠著人才興”。連云港始終秉持這一發展理念,立足六大主導產業、10條重點產業鏈深度布局人才鏈、激活創新鏈,實現人才引育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工程學院教授王鵬被連云港雄厚的海洋產業基礎與優良創新環境所吸引,他帶領團隊扎根贛榆區,聚焦紫菜高值化利用這一產業痛點攻堅克難,成功研發富含膳食纖維的紫菜健康食品,實現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快速轉化,成為“產業引才、人才興產”的生動范例。越來越多人才循著產業機遇而來,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智力。
產業搭臺,政策搭橋。連云港靶向推出一系列專項支持政策,推動產才融合向縱深發展。例如,建立市級高層次人才事業編制“周轉池”,對關鍵高層次人才實行專編專用、動態調整;加大對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創新創業項目支持力度,引導資本主動對接人才和項目;依托招才引智工作站、海外(境外)引才聯絡站,把人才工作嵌入項目招引全過程,實現供需兩端精準對接。
企業是產才融合的核心主體,為此,連云港通過制定實施“百企千才”計劃,賦予企業人才舉薦權,讓企業在用人招聘、職稱和技能等級評定等方面有更大話語權和自主權。對于入選該計劃的人才,提供培養、集聚、激勵、評價等全鏈條支持與全方位保障,持續激發人才創新動能。
服務為翼 讓人才發展更舒心
面對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連云港聚焦人才“居、業、學、醫”等急難愁盼問題,通過筑牢基礎保障、提升服務效能雙輪驅動,讓人才在港發展更安心、更舒心。
在“居有所安”方面,連云港系統構建了“人才驛站—人才公寓—人才住房—人才社區”四位一體的安居體系,上線“山海智家”安居系統,實現房源一站查詢、資格一鍵審核、補貼在線申領。同步開展人才房“優惠購”活動,為人才安居樂業提供扎實支撐。在“幼有所育、業有所就”方面,提供從政策咨詢到手續辦理的“一站式”閉環服務,解決了人才的后顧之憂。在“病有所醫”方面,連云港不僅為高層次人才提供免費健康體檢,還創新推行家庭醫生“一對一”健康管理服務,打造全方位的健康保障。
在筑牢基礎服務保障的同時,連云港更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破解服務痛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提升人才服務效能。如針對“多卡并行、數據孤島、認證繁瑣”等問題,連云港在全省范圍內率先探索“卡碼融合”模式,打通政務、社保與人才數據壁壘,實現了“持社保碼(卡)即享人才專屬權益”的數字化飛躍,讓人才服務從“到處跑”變為“碼上享”。活動期間,連云港人才服務云平臺正式上線,該平臺集成人才政策AI助手、人才創業百問百答等智能化工具,讓人才服務更加觸手可及、精準高效。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