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洋)11月15日,2025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暨“百園百校萬企”成果轉化對接行動(海安站)成功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副主任李有平、江蘇省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主任黨委書記趙志強、中共海安市委書記譚真以及海安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市場監管局、商務局等市重點部門主要負責人等領導出席活動。北京工業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北大科技園、北京工業大學科技園、金融投資機構代表,重點科技型企業負責人參加活動。

本次活動以科技創新引領賦能產業升級為主線,聚焦“四鏈融合”核心理念,通過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效通道,搭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投資機構的精準對接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在海安落地轉化,助力區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火炬中心通過建設國家統一技術交易服務平臺、培育高水平科技型企業孵化器、打造“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中國創新挑戰賽”等品牌服務平臺,推動創新資源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海安作為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省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之一,近年來圍繞“兩高三新”“五群十鏈”等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
江蘇省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趙志強表示,2025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暨“百園百校萬企”成果轉化對接活動走進江蘇,花落海安,是推動江蘇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創新鏈與產業鏈加速對接,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產能的重要一步。希望海安搶抓機遇,積極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先行示范區”,形成“成果轉化+人才培養”雙輪驅動的創新生態,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
海安市委書記譚真表示,近年來,海安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十四五”期間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超1200個。海安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強化政策引導,完善專項支持,促進高新區和高校、高新技術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和融通創新,為優秀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讓海安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高產田”。
本次活動還有來自中國技術交易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江南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三位專家分別圍繞科技成果轉化、四鏈融合、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分享。
中國技術交易所董事長郭書貴在交流分享中提到,中技所依托階段性總結服務高校院所和央國企成果轉化的多方聯動八步法,已經助力數千家客戶實現需求精準對接和成果轉化落地,尤其是通過解決科技成果定價難題,提高了技術的交易效率。

活動現場,海安高新區與上海紫竹高新區就合作以來入駐“一中心一基地”2個項目進行簽約。江蘇銀行現場宣講了“科技金融直通車”相關政策。西安交通大學、黑鯨能源發展(上海)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路演。
主辦方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