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爭粉) 近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的《2025中國北斗產業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浙江省德清縣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大會上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北斗產業綜合指數已達1579點,同比提升10.34%,相比“十三五”的2020年,該指數增加幅度超過60%,體現出“十四五”期間我國北斗產業強勁的增長態勢。
據了解,這是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第三年連續發布北斗產業發展指數。報告已成為我國北斗領域唯一聚焦產業綜合發展的年度性指數研究成果,旨在用指數的形式客觀、全面、綜合、細致地展示我國北斗產業發展的各方面情況。
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國各種類型北斗終端設備(不含消費類電子)應用數量超過3300萬臺/套,較2024年同期增加超過600萬臺/套,同比增長超22%,北斗綜合應用滲透率約90%。14個重點行業領域的北斗終端設備應用數量超過3000萬臺/套,同比增長超過27%。
在大眾消費領域,北斗應用持續深化并逐步實現北斗優先應用。2025年上半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1.3億部,超過98%智能手機支持北斗定位。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計已有52款手機默認優先使用北斗,出貨量達2781.8萬部。2025年上半年,國內搭載北斗終端的乘用車出貨量超1000萬輛;北斗網絡輔助公共服務平臺(A-北斗平臺)的日均活躍用戶數量超1億,較2024年上半年增加4300萬,同比增長約75%。
在區域發展方面,北斗產業發展主要集中在5個熱點區域: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區域,以珠三角為中心的廣東省,以長三角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西部地區,以鄭州、武漢和長沙為核心的華中地區。
在行業發展方面,重點行業應用指數排名前五的分別是交通、通信、自然資源、應急、農業。
在國際化發展方面,雖然北斗國際化起步最晚,但發展空間廣闊,隨著北斗系統先后加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搜救等國際標準組織,北斗系統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同時政府也加快了推動北斗國際化應用的步伐,海外項目數量、項目所覆蓋的國家數量、北斗企業海外業務收入、國際化政策等具體指標的增長,推動了國際化指數顯著提升。
報告指出,綜合時空體系(PNT)和下一代北斗系統都將在2035年前建設完成,而2035年也將是我國PNT與時空服務產業發展跨越升級的關鍵階梯點。報告認為,接下來,我國應積極開展北斗應用效能評估評價,進一步大力推進北斗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鼓勵時空信息與互聯網、物聯網的大眾消費服務相結合,同步推動區域產業協調發展,共繪國家綜合時空智能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新藍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