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記者從海南大學獲悉,該校教授劉銅課題組通過高通量測序,鑒定到木霉—番茄互作過程中的關鍵微小核糖核酸1。團隊進一步利用過表達、短串聯靶標技術等手段,最終闡明生防木霉在定植前期精準調控植物免疫的新機制。日前,相關成果已在國際期刊《植物生理》上發表。
木霉菌是國際上應用廣泛的生防真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對于木霉菌早期定植植物根部時,如何通過與植物互作精準調控植物免疫的具體分子機制,目前仍有待深入研究。
為厘清這一科學問題,劉銅團隊采用棘孢木霉灌根處理番茄后發現,番茄的抗病性會短暫下降,隨后被誘導增強。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團隊篩選到1個在該過程中特異性表達的微小核糖核酸1。此后,團隊借助過表達及短串聯靶標技術,構建出該微小核糖核酸的過表達菌株與沉默菌株,證實該微小核糖核酸不僅在木霉—番茄互作過程中特異性表達,且與木霉定植進程高度相關。同時,團隊利用快速擴增cDNA末端技術(RACE),進一步鑒定到微小核糖核酸1的關鍵靶基因——幾丁質酶4基因;該基因編碼的內切幾丁質酶,可降解木霉細胞壁中的幾丁質,進而抑制木霉孢子的萌發與生長。
研究結果顯示,木霉的微小核糖核酸1在互作早期,會通過外泌囊泡進入番茄根部,抑制宿主免疫基因幾丁質酶4的表達,從而削弱番茄免疫,為木霉在宿主根部定植創造條件。研究同時明確,幾丁質酶4作為植物免疫相關基因,其編碼的酶可通過降解木霉細胞壁,反向抑制木霉生長;而在定植后期,木霉會通過分泌效應蛋白,激活番茄的免疫基因表達,形成“先定殖、后促免疫”的動態調控模式。
劉銅表示,該研究完整解析了木霉調控番茄免疫的全過程,創造性揭示了木霉調控植物免疫的新型分子機制。這一成果不僅深化了學界對生防菌早期逃避宿主免疫機制的理解,更為真菌微小核糖核酸在農業綠色防控、可持續發展中的應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與理論基礎。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