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大慶油田第三采油廠第八作業區的井口房內,經過幾個小時的調試,該廠實現了以纜控智能分注技術的規模化突破。這項融合“井下數字化井筒+地面遠程控制系統”的創新技術,不僅成為該廠沖刺“十四五”穩油控水目標的“利器”,更構建起支撐“十五五”高質量發展的技術基石。

“十四五”期間,油氣行業頂壓前行,以“增儲上產”夯實國內供給“壓艙石”,第三采油廠身處薩北油田這一老油區,卻面臨著油層多、非均質性強的先天挑戰,傳統分層測調3天一輪的低效模式,成為制約精準開發的瓶頸。瞄準“注夠水、注好水、精準注水、有效注水”核心目標,該廠組建地質、工程、運維多領域攻關團隊,打響技術突圍戰。
差異化部署策略成為攻堅關鍵:純油區西部成片推進便于效果評價,東部優先攻堅多層段井提升效率,過渡帶重點突破大斜度井等“硬骨頭”。在薩北油田過渡帶一口大斜度井施工現場,該廠地質研究所主任范景明指著地面控制箱介紹:“過去這類井測調成功率不足60%,現在通過無線控制系統遠程調控,單次操作僅需1小時。”這種“分類施策+精準運維”的推進模式,讓技術應用實現跨越式增長,截至“十四五”收官關鍵期,應用井數達538口,2025年新增115口,為原油穩產提供了堅實支撐。

數據見證轉型成效:單井調節時間從3天壓縮至1小時,單層水量誤差從±30%降至±10%,注水合格率提升至96.1%,每年節約成本470萬元。這些成果與全國油氣產量當量站上4.2億噸的成績單相互印證,彰顯了老油田以科技創新踐行“十四五”能源安全戰略的務實作為。
(受訪單位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