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細胞》旗下臨床醫學期刊《Med》發表我國學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名譽主任郎景和、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學系主任朱蘭教授團隊開展的光動力療法用于宮頸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的臨床研究結果。該研究首次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嚴謹的多中心、隨機、雙盲對照設計,證實了新型光動力療法APL-1702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郎景和院士介紹,持續感染HPV(人乳頭瘤病毒)是引發宮頸上皮內瘤變(CIN)的重要風險因素,根據患者感染程度不同,CIN分為1級、2級、3級,不同級別有不同的機會和可能發展成為宮頸癌。在高級別(2級、3級)的CIN未發展成為宮頸癌之前對其給予處理,可以阻斷它的發展,從而阻斷宮頸癌的發生。
據了解,當前癌前病變的治療包括冷凍、激光等,也有電切和冷刀錐切等手術治療。但當前手術方式難以兼顧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手術切除療效確切但因有創帶來宮頸損傷,而無創手段由于過程中的不便利性出現應用困難。
論文作者之一、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喬友林介紹,光動力療法通過讓感染HPV的細胞吸收光敏劑,然后進行LED光照殺滅。以前的光敏劑是靜脈注射,導致患者在治療時全身無法見光,限制了光動力療法的應用。此次進行臨床試驗的APL-1702創新了診療方式,通過裝置的設置,使得光敏劑可以被患病部位吸收,且內設冷光源,大大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
據介紹,該項臨床試驗研究是一項在國際61家中心開展的高質量臨床試驗,共納入402例經中心病理專家組確認的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患者(含CIN2、CIN3),以2∶1的比例隨機分配至APL-1702治療組或安慰劑對照組,以5%氨酮戊酸己酯局部用藥,結合特定波長光源進行照射,隨著病變細胞選擇性攝取并轉化光敏劑后,在內置的冷光源照射下產生具有細胞毒性的活性氧,從而精準誘導病變細胞凋亡,對正常組織損傷極小。
喬友林教授表示,該療法非切除性的特質更好地保護了患者的宮頸結構和生理功能,為這部分女性提供了既能有效控制病變、又能最大限度保障未來妊娠安全的選擇,體現了現代醫學“治療個體化”和“生育力保存”的能力。
(受訪者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