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首屆村鎮低零碳清潔供熱供暖大會暨生物質燃料產業化與零碳園區建設大會在哈爾濱舉行。這場匯聚相關部門領導、院士專家、行業企業代表的盛會,聚焦農村能源轉型與零碳發展核心痛點,圍繞光伏并網難題、零碳園區建設路徑等關鍵議題,傳遞破解行業瓶頸的前沿思路,為“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協同推進提供技術與政策參考。

破光伏“紅區”困局:分布式儲能成核心,政策機制需創新
我國農村新能源資源潛力巨大,卻受限于電網接入瓶頸難以釋放。數據顯示,農村各類屋頂可安裝光伏總潛力超20億千瓦,年發電潛力達2.5萬億千瓦時。在滿足未來農村全面電氣化后自身用能需求后,仍有大約1.5萬億千瓦時的多余電力需要上網或就近消納。但現實是,農村配電容量有限,屋頂光伏安裝達到20%左右容量就可能引發臺區變壓器超載、線路超壓問題,多地因此劃定光伏安裝“紅區”,消納能力有限和并網困難限制了農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
“等待農網大規模改造既不經濟也不現實,核心解決方案是發展分布式儲能與靈活用能?!敝袊こ淘涸菏拷瓋|在報告中指出,每戶配置60千瓦時儲能容量,可通過峰谷調節實現20千瓦光伏產生的電力錯峰上網,“白天光伏發電儲能,晚高峰電網缺電時再輸送,不僅能緩解電網壓力,還能讓配網滿負荷運行時間從1500小時提升至5000小時”。
要推動儲能方案落地,政策機制創新需同步發力。江億建議:“取消‘紅區’限制,在臺區變壓器加裝限流器保障電網安全;實施動態電價,引導儲能參與電力調節;參照家電下鄉模式推行‘電池下鄉’補貼,按30%—50%比例補貼儲能成本,同時推動農機電氣化,將電動車電池作為分布式儲能資源,進一步降低儲能部署門檻。”
建零碳園區:非“低碳升級”,節流開源儲能三管齊下
隨著“十五五”規劃明確“建成100個左右國家級零碳園區”的目標,園區低碳轉型進入關鍵期,但概念混淆、技術適配不足等問題制約著推進步伐?!昂芏嗟胤桨丫G色、低碳、零碳混為一談,實際上三者是遞進關系——綠色是基礎,低碳是提升,零碳是更高階的躍變,需要實現碳排放量化指標達標。”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會長、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楊旭東教授強調,根據國家級零碳園區的核心指標要求,園區用能必須大比例來自可再生能源,絕非簡單的能源替代就能實現。
達標難的核心痛點,在于可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儲能配套不足,以及傳統化石能源供熱占比高、替代難度大。對此,楊旭東提出“節流、開源、儲能三管齊下”的技術路徑,構建涵蓋生產工藝節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開發、綠電直連、各類高效熱泵、跨季節儲熱儲冷、智慧能碳管控在內的關鍵技術體系?!跋韧ㄟ^優化生產工藝減少用能需求,再開發光伏、風能、生物質等本地或附近的可再生能源,最后用儲熱儲電技術解決能源供應不穩定問題,形成全鏈條解決方案?!?/p>
多地已探索出可復制的實踐案例:唐山高新區通過精準評估資源稟賦,整合光伏、生物質供熱與儲能系統,逐步降低園區化石能源依賴;山東東營將電動農機與農村微網結合,利用農機電池作為移動儲能單元,使光伏自給率提升至70%以上,光伏裝機容量增加一倍。針對生物質供熱污染排放問題,楊旭東還呼吁加快超低排放改造,“推廣氣化、半氣化燃燒技術,配套SCR脫硝、布袋除塵等高效治理設施,讓生物質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達標,為零碳園區筑牢環保底線。”
(受訪單位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