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由成都市科學技術局主辦的“科創天府?智匯蓉城”“智創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對接活動——AI+教育專場暨“蓉聚?創未來”系列活動第十四期在成都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舉行。來自政府、行業協會、學校及科技企業的代表齊聚一堂,搭建起AI技術供給方與教育需求方的溝通橋梁,圍繞AI重塑教育生態展開深度對話與務實對接。

活動現場,四川省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發布了《AI+教育產業發展研究報告》。報告立足全球與國內產業發展現狀,系統梳理政策背景、市場規模、區域特征與核心技術,明確大模型、知識圖譜、計算機視覺及智能語音技術為當前“AI+教育”領域的核心應用技術點。結合四川省實踐,報告分析典型應用場景與實施成效,對數據安全、算法公平、教師角色轉變等挑戰作出前瞻思考,為多方主體提供戰略參考,助力構建“以人為本、技術向善”的智能教育新生態。
作為需求方代表,成都七中英才學校教務處主任田小鳳發布四大維度需求,涵蓋智能教學輔助、個性化學習路徑、智能校園治理及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她表示,學校希望通過與企業對接把握行業動態,推動AI落地賦能精準施教,強調AI可承擔基礎性工作,但教師的“主導權”不可替代,教師需主動主導AI工具服務教學目標。
同時,圓桌會議上,十余位嘉賓圍繞前沿議題展開對話。電子科技大學天府協同創新中心AI算法普及中心主任楊一凡認為,AI時代教育中“方法”與“知識”相輔相成;四川愛玩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賀智強將企業定位為人工智能“駕校”,強調AI是激發興趣的教學工具。針對“AI是否替代教師”問題,智算云騰(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部長梁爽表示教師會更輕松但面臨認知挑戰;成都致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高遠指出未來五年教學方法將深刻變革,教師需持續學習AI技術。
記者了解到,整場圓桌討論氛圍熱烈、觀點碰撞不斷,既有對教育本質的深刻思考,也有對AI技術應用的理性審視,為智能時代教育發展路徑的探索提供了豐富的思路與啟示。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