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創新,基本都是顛覆性的。”在11月12日至14日舉辦的2025“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中,參賽選手、上海領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領鈁新能源”)董事長王紅說。
本次大賽,領鈁新能源帶來了“基于綠色循環利用磷酸基正極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磷酸基正極材料在新能源電池材料市場上潛力巨大,然而,傳統磷酸基正極材料回收技術耗時長、成本高,污染環境且浪費嚴重。而領鈁新能源的新技術亮點突出,其回收再利用材料的成本價僅為原材料市場價的2/3左右,同時無需特殊用地,普通工業用地就能滿足需求。
據了解,今年5月以來,大賽共收到7380個參賽項目,歷經層層遴選,50個優質項目脫穎而出晉級總決賽,項目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前沿賽道。

本屆大賽參賽項目的初創屬性更為鮮明,“早、小、硬”特色愈發凸顯。參賽企業平均成立年限較往年下降近4年,企業高管、高學歷創業人群占比達40%,年輕化趨勢顯著。賽事政策與獎項設計加大對早期初創科技項目引導力度,總決賽中初創團隊、初創企業與成長企業的比例為2:2:1,更多“小而美”的硬科技項目站上頂級展示舞臺。
“目前智能汽車上安裝的激光雷達基本都是前視,我們的技術能夠讓激光雷達做到360度環視,讓完全自主的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場景成為可能。”識光芯科(上海)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識光芯科”)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趙彥說。
激光雷達通過發射激光束測量目標距離、速度及輪廓信息,能快速生成三維環境模型。但當前主流車載激光雷達接收系統和發射系統均由多塊芯片結構組成,系統復雜,成本高,體積大。識光芯科此次帶來的參賽項目是一種高集成度、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達技術。“我們通過單顆芯片集成接收系統和發射控制系統,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激光雷達片上解決方案,雷達體積大大縮小,成本也隨即大幅下降。”趙彥介紹。成立于2022年的識光芯科擁有33項專利,50余人的團隊中有2/3為研發人員,其中60%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據趙彥透露,目前識光芯科已接到千萬元級別訂單。
決賽現場,機器人、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領域的創新技術集中亮相。來自荷蘭的創新企業基于智能聚合物材料制成機器人類人皮膚,能夠為用戶帶來逼真觸覺體驗,實現機器人與人類交互的真實感;國內首家將AI技術貫穿工業視覺全鏈路并實現標準化產品交付的創新企業,打造顛覆性軟硬一體解決方案,為工業質檢等先進制造場景帶來變革……
值得一提的是,2025“創?在上海”大賽進一步強化國際屬性,成為上海鏈接全球創新網絡、打造國際創業高地的關鍵紐帶。本次大賽首次開放上海域外企業參賽,持續深化國際化程度。作為賽事重要社會化專題賽之一的“WeStart TOP100創賽”,以開放姿態匯聚全球優質資源,71支海外團隊參加海外組初賽,16個項目晉級半決賽,最終有4個項目成功晉級總決賽。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