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人員頻繁往返現場,也能對高危管廊運行狀態了如指掌?11月13日,在廣東石化煉油18號路的輔路上,一臺紅色智能巡檢機器人正沿管廊全自主行進。它搭載的靈敏探頭如一雙360度旋轉的“眼睛”,精準捕捉著20多米外管廊的實時狀態,并將高清畫面與數據同步傳輸至后方監控中心,實現“無人值守、一覽無余”的智能巡檢。

廣東石化廠區規模宏大,管廊系統結構復雜、跨度長,傳統人工巡檢不僅強度大、受制于天氣與光線,更因依賴個人經驗,在數據記錄與隱性風險識別上存在不足。為系統破解上述難題,廣東石化緊密圍繞數字化發展戰略,經周密規劃,推進防爆管廊智能巡檢機器人系統并投入試運行。
該管廊“巡弋”機器人系統由防爆機器人、防爆充電樁、無線通信網絡及運維管理平臺等組成,搭載“眸視機器人定位和導航系統”,有四目云臺(可見光、熱成像、激光甲烷/光譜相機、補光燈)、聲光報警、語音對講、氣體檢測、火焰檢測等硬件。
管廊“巡弋”機器人主要巡檢內容管廊跑冒滴漏和壓力表。機器人在管廊側面的馬路上進行遠程邊走邊巡。通過云臺轉動、放大倍數對管廊跑冒滴漏進行檢測。機器人在管廊區以0.7米/秒勻速前進,連續采集100米范圍光譜及可見光數據,AI模型實時分割異常區域,當檢測到現場異常時機器人會將異常圖片、異常位置、異常時間等告警數據上傳到遠程監控系統。
在智能應用層面,機器人基于AI算法進行智能研判,能對異常狀態進行自動識別與精準定位,并通過生產管控平臺實時推送報警信息,建立起從“發現”到“處置”的快速響應閉環。
此外,機器人還能自動生成標準化巡檢報告,并持續積累設備狀態歷史數據,為開展預測性維護、優化檢修周期、評估管線完整性提供科學依據,推動設備管理從“定期檢修”向“狀態檢修”轉變。
據了解,該管廊“巡弋”機器人試運行一個多月以來,在響應速度、可靠性、數據精度和感知靈敏度四個關鍵維度實現顯著提升:響應速度提升360倍,實現從人工平均30分鐘到機器人秒級報警的跨越;可靠性提升30倍,漏檢率從約3%降至0.1%;數據精度提升16倍,視覺識別誤差遠低于人工遠視讀數;感知靈敏度提升兩個數量級,對1ppm濃度即可報警,大幅優于人工感知水平,實現了對潛在泄漏的超前預警。
不僅實現了四個提升,還在火炬、管廊雙場景均達到設計指標,實現1ppm級泄漏早期發現、表計誤差<1%、定位誤差<10厘米,全面優于人工巡檢,成為了中國石油首家應用智能巡檢機器人對管廊實現常態化巡檢的企業,在推進設備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下一步,廣東石化將把智能管廊“巡弋”機器人的成功經驗,從管廊這條“線”,推廣到罐區、裝置區等更多關鍵“點”位上。通過形成“點線結合”的立體巡檢網絡,最終實現對整個生產區域的全面覆蓋與智能監控,打造無人巡檢、有人值守的智能化管理新范式。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