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來越多的國產大飛機翱翔天際之際,“做飛機”航空科學課程于11月15日在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以下簡稱“教博會”)上正式發布。這套由北京師范大學聯合中國民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團隊共同推出的課程,通過高仿真教具與沉浸式實踐,搭建“可感知、可操作”的真實場景,貫通“小—初—高”全學段,開創了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大國競爭正呼喚著全新素養——工程素養、技術素養和科學素養。如何在基礎教育階段奠定素養的基石,答案在于實踐。北京師范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航空工業正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表征,也蘊含激發青少年科學夢想、培育創新人才的寶貴資源。“做飛機”航空科學課正是以航空為情景,以工程實踐為載體,面向未來技術人才培養而開發的課程資源。
飛機俯仰操縱系統,姿態測量與顯示系統,磁航向系統,空速測量系統,溫度控制系統……從感知飛機自身相對于空氣的飛行速度,到保持姿態的平衡與穩定,再到乘客和客艙服務人員的通信系統,課程引導學生理解航空背后的系統邏輯,也注重將抽象的科學轉化為綜合實踐能力。
課程中,孩子們要掌控動力之鑰,他們學習電位器的信號輸入,傳感器的轉速反饋,單片機的邏輯運算,將抽象的推力需求轉化為靈活可控的推桿指令;他們要洞察數據之重,做黑匣子話音記錄,同時記錄的也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對航空安全的責任意識;他們要體驗規則之美,做飛機航行燈系統,用代碼實踐標準,用邏輯實現功能;他們還要學會建立通信之網,搭建的不只是客艙呼叫系統,還是信息交互網絡架構的技術基底。
同樣面向孩子推出了航空相關科學課的,還有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商飛”),該公司承擔了中國大型客機專項研制任務。
中國商飛公司科技委常委、一級專業總師李東升在教博會上介紹,做大飛機科普和教育有其現實意義。讓中國的大飛機翱翔藍天,承載著國家意志、民族夢想和全民期盼;學校全面育人,也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需要。中國商飛推出的商用飛機科學課,讓學生體驗大飛機的高尖端科技創新成果,了解大飛機背后跌宕起伏的研發故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李東升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說道,“小時候,我姥姥家就住在首都機場附近的村子里。那個時候我們什么科普資源都沒有,但每天看著飛機起降,我心里也種下了航空夢的種子。”
商用飛機科學課的目標是“培養從小熱愛航空的中國人”。“我們希望孩子們在探究中構建科學概念,發揮創造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李東升介紹,中國商飛開發了科普課程、授課系統和實驗教具,也開放位于成都、南昌的航空研學資源和位于上海的大飛機科創體驗館等場館資源。
提到航空類科學課,專家不約而同表示,課程要培養面向未來的具備工程技術與科學素養的創新人才。“做飛機”的目的,是激發青少年好奇心,讓他們以探究的目光洞察世界;喚醒內驅力,讓他們以創造的雙手開拓未來。
教博會上還來了一個重量級“教具”——國產大型客機C919科普模擬艙。該模擬艙復刻真實駕駛艙,操縱桿、儀表盤、操控臺等一應俱全。學生可以親手操作飛行控制系統,感受航空工程的精密與魅力。在這里,“國之重器”的科技成就轉化為生動的育人資源。在教博會現場,專業飛行員還帶領中小學生進行模擬飛行,實現“專家帶飛”。“看著孩子們在模擬駕駛艙內專注的眼神,我們也倍感振奮。”一位有著豐富飛行經驗的飛行員表示。

本屆教博會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以“匯聚·共享·創新——推動教育創新發展,服務教育強國建設”為主題,聚焦教育改革前沿問題,集中展示千余項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優秀教育創新成果。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