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同江鐵路口岸迎來開通運行三周年。據同江海關統計,三年來,累計進出口貨運量超1430萬噸,開行中歐班列超310列、3萬余標箱。今年1—10月,貨運量已超530萬噸,創歷史同期新高,成為黑龍江省向北開放重要樞紐。

口岸活力的持續迸發,背后是監管模式智慧化轉型的有力驅動。同江海關推動智慧海關與智慧口岸深度融合,以“智檢”新模式破解傳統作業瓶頸,提升通關效率,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北方冬季嚴寒導致礦產品凍結板結是影響效率的主要難題。“以前冬天采樣,關員得冒著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爬上三米多高的車廂人工破冰,費時費力,還存在安全隱患。”同江海關駐鐵路口岸辦事處查驗一科科長賈湘楠說。
同江海關直面痛點,研發投用全國鐵路口岸首臺智能化礦產品全斷面采制樣設備,這臺能在-40℃極寒中穩定運行的“鋼鐵戰士”,可自主完成破冰、采樣、傳輸、制樣、封裝全流程,單列車采樣時間從以往的4.5小時壓縮至30分鐘,作業效率提升89%。
效率的提升直接轉化為企業的獲得感。“現在列車直接開到專用查驗線,機器自動采樣,貨物在口岸停留時間從平均3天縮短至1天,速度快了,成本也省下了。”同江市港鐵國際貨運代理公司負責人高慶德說。
智慧賦能還體現在監管流程的優化上。同江海關通過開發鐵路口岸海關業務運行監控平臺,以“中心+現場”聯動作業監管模式,實現了場站貨物狀態的實時掌控與全流程動態可視。“查驗指令一下達,采樣、輻射探測、夾雜物篩查等多個項目在設備前端就能同步完成,環節精簡了,通關也就更快。”同江海關駐鐵路口岸辦事處物流監控一科科長石蕾介紹。該模式不僅提升了海關的風險研判精度和查發能力,也為企業提供了更加穩定、可預期的通關體驗。
(受訪單位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