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長安街延長線西端,一個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正在崛起——近日,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的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正式開園。這里既是北京城市東西軸線的“新端點”,也是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的“延長線”。
作為我國“人工智能第一城”,北京市科學規劃、謀篇布局,建設出一個向“新”發展的產業生態圈。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園區由中關村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門頭溝區政府政企合作共建,旨在打造“人工智能場景創新的最佳實踐基地”,推動“人工智能+”融合發展,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據介紹,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的啟動,是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園區將依托區域資源稟賦與政策優勢,打造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集聚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為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動能。
“園區積極擁抱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向‘人工智能+’重點發力。”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中發展智源人工智能科技發展公司董事長許昊說。
目前,10余家涵蓋“AI+制造”“AI+能源”“AI+醫藥”等核心賽道的高科技企業已成為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的首批入駐企業。商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劉彬說:“‘人工智能+’中的加號,意味著不同的應用方向,園區對應用落地給予很大支持。”
為了支持“人工智能+”,門頭溝區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了《門頭溝區人工智能場景應用促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以精準政策工具與資金賦能為核心,對場景建設項目和場景創新項目分別提供最高200萬元和50萬元支持。這一政策的出臺,猶如為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的發展裝上了助推器,將惠及園區及周邊人工智能場景應用項目,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項目入駐園區。
除了真金白銀的支持,門頭溝區還依托算力、算法、數據三大平臺,以及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17萬平方米的研發中試與配套空間,能夠為園區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登記、數據入表、大模型備案等業務的引導及咨詢服務。
許昊介紹,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融合數智、低碳、工業上樓等要素,構建“孵化—加速—研發—轉化—制造—辦公”全產業鏈布局,全面滿足企業各階段發展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接入了國產自主創新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提供700P規模的“即申即用”普惠算力支持,助力企業實現從模型訓練、場景驗證到產品中試的全流程閉環,為區域人工智能產業集聚與發展提供重要載體支撐。
除了算力等基礎設施“硬件”,政策服務等“軟件”同樣配置到位。京西智谷大模型生態服務站與北京算法登記服務中心已在園區附近落成,推動人工智能與超高清數字視聽(計算視聽)、創新藥械、制造等領域的深度融合。
園區還致力于為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培育“生態雨林”。園區聯合AI領域代表企業、單位等共同發起“AI PARK人工智能生態雨林伙伴計劃”,形成覆蓋“投資—算力—模型—云—場景”的全棧生態服務能力。
中關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北京市及門頭溝區將持續釋放以算力、數據、場景、基金、人才為核心的“五大政策禮包”,全力推動園區建設成為全國領先、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場景創新的實踐基地。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