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在地下8米深處,施工人員正在安裝直徑1米的管道,這條長達8.7公里的鋼鐵巨龍將作為污水輸送帶于年底竣工,成為廣東中山市翠亨新區的又一“城市生命線”。
深中通道是中山與深圳一體化發展的經濟帶,它的電力供應由翠亨新區未來大道地下綜合管廊保障。作為全新規劃的未來新區,管廊系統由中交二航局建設運營,有效避免了管線空中“蜘蛛網”、線路維修地面反復開挖的問題。根據不同的功能、養護需求,該地下管廊精心分成了污水艙、燃氣艙、高壓電力艙和綜合艙四個獨立的艙室,每種管線都有其特定的“居住空間”。除了寬3.45米、高3.75米,安裝了弱電、通信、供水管等管線的綜合艙外,高壓電力等艙室的“單間”能夠實現同類管線的統一監管、養護,延長管線的使用周期,杜絕多種管線的風險交叉、敞口外溢。

環境控制、系統治理是地下綜合管廊運行的核心要素。由于燃氣的管控養護難度大,地下綜合管廊多數由三艙構成,由此中山市未來大道地下管廊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建成運營的四艙地下綜合管廊系統。為了做好城市動脈的科學統一管控、智能全天候養護,該地下管廊系統配備了高效的排水系統、通風系統等七大系統。在管廊的頂部和墻壁上安裝了3764個煙感、359個溫濕度檢測、359個成像等監控設備系統。
為了打破“智能守護者”實時監測的各項數據孤島,管廊團隊采用大數據、AI等先進技術開發了智能管控平臺,“鏈接”了天氣檢測系統,開發了“回南天”除濕模塊,可以實現高效的突發預警、精準定位、分析制單、事件處置和多線條聯動協同。通過把市政管線變成“智慧脈絡”,確保了一旦發生異常情況,管廊系統能夠迅速啟動應急機制,將損失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大大提升城市運轉的效率和治理水平。
地上一個城,地下一個城,城市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地下管廊對于支撐用地空間布局、實現交通與城市土地利用的協調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未來城市建設現代化、科技化、集約化的標志之一。中山翠亨新區規劃布置了40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現已建成超過29公里,這些管廊將形成“一環多線”的智能治理系統,成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增強城市韌性的重要力量。
中交二航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公司副總經理曾偉說:“地上市政路網實現無人機巡視,地下綜合管廊管線入廊率持續增加,我們將始終守好城市智慧大腦運行的職責?!彪S著深中通道經濟走廊、綜合管廊“城市動脈”的不斷完善,預計將吸引更多高端產業和人才聚集,進一步推動深中一體化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躍升。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