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主辦、中建四局承辦的“2025年智能建造(廣州)觀摩會”在廣州舉辦。本次會議通過“專題研討+現場觀摩”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國智能建造領域的前沿成果與實踐經驗。
近年來,國家密集出臺政策推動BIM、物聯網、人工智能、建筑機器人等技術與建筑業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間,智能建造實現從技術探索到體系化應用的重要跨越,廣州等先行地區成效顯著。

本次觀摩會重點選取了中山大學腫瘤醫學科學中心(天河院區)項目和好太太國際中心項目。此兩大項目由中建四局所承建,以系統化的智能建造體系與綠色施工為主。
中山大學腫瘤醫學科學中心(天河院區)項目依托中建四局DMP數字管理平臺與智能建造平臺,構建起覆蓋進度、商務、質量、安全與碳排放等全場景的“智慧引擎”,實現智能分析決策與數字化高效管控。
“項目全面應用BIM技術協同作業,統籌全專業施工配合,精準破解大型醫療工程專業交叉密集、銜接難度大的建設難題。”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項目同時應用建筑機器人、智能地磅、自動噴淋等智能裝備,大幅提升施工精細化與智能化水平,在高效推進工程建設的同時,最大限度節約資源,踐行綠色低碳理念,實現項目建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
記者走訪位于廣州金融城東區的好太太國際中心項目看到,這里為工地裝上了“智慧大腦”——采用全域數字管理平臺實現了項目管理“一屏盡覽、一鍵可知”。
據項目技術總工張鼎介紹,項目通過廣泛采用裝配式建造工藝,并結合抹灰、焊接、測量等建筑機器人協同作業,使現場施工如“搭積木”般精準高效。在安全管理方面,AI監控系統具備“火眼金睛”,可自動識別安全隱患;智能安全帽則化身工人的“數字衛士”,共同構建起立體化安全防護體系。項目還深度融合綠色建造理念,通過太陽能光伏、雨水回收系統與碳排放“全景畫像”技術,真正實現了“數據驅動建造、智慧賦能管理”的現代施工新范式。
會議期間,與會嘉賓從政策趨勢、技術路徑、產業協同等多維度建言獻策,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的思路舉措。中國建筑集團、同濟大學、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及中建四局等單位通過專題報告,分享了在智能建造進程、AI戰略布局、綠色智能建造實踐等領域的最新成果與思考。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