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批、廈門市首家中國“獨角獸”企業在此誕生;90%以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皆為民營企業;民營經濟對稅收和工業產值的貢獻達七成以上,推動GDP連跨三個百億臺階……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后,是廈門市同安區民營企業家深耕實業、敢闖敢試的堅實步履,也是該區厚植創新沃土、筑牢產業根基的生動實踐。
在同安區,民營企業不僅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更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在11月3日舉行的2025年廈門企業家日同安專場活動上,同安區常務副區長郭三溫介紹,作為廈門產業轉型升級與跨島發展戰略的主要承載地,“十四五”期間,同安區的民營經濟在規模能級、創新能級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就。
勇當技術攻關先鋒
一根約2克的碳纖維輻條,承重可超過350千克。在全球,每5輛高端碳纖維自行車,就有1輛裝配由這一材料制成的輪組。廈門鴻基偉業復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夢君介紹,公司憑借自主研發的碳纖維復合材料輕量化技術,成功打破國外壟斷,產品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如今,這家成立于2007年的企業已蛻變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談及企業的布局,王夢君透露,企業正加緊擴建新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后預計新增年產值不低于13億元。
技術創新也讓廈門海普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現蛻變。通過不斷攻克工業改造技術難題,這家專注工業智能制造裝備的企業,從年銷售額僅25萬元的小團隊,成長為手握300多項專利、產品遠銷全球的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該公司總經理李曄說:“我們每年將12%左右的營收投入研發,研發團隊從最初的5人擴大到現在的100余人,研發人才涵蓋機電、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p>
“過去5年,民營經濟實現從‘謀轉型’向‘創一流’跨越,始終是同安區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頂梁柱’。”郭三溫表示,如今,同安區的民營經濟“活力無限、潛力無窮”。
惠企政策“精準幫扶”
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同安區近年來在創業孵化、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機構建設、研發投入激勵等方面出臺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推動民營企業提速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目前,該區近170個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創業平臺設在民營企業中。
作為全球領先的票據打印和衡器智能產品提供商,融大合眾(廈門)科技集團股份公司擴建同安研發中心?!巴矃^出臺惠企措施、設立技術創新基金,為我們企業的研發攻關和產能擴張提供有力支持?!痹摴径麻L徐開明介紹,企業正在聯合科研院所及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商業結算終端設備智能化技術,力求打破瓶頸。目前,該企業擁有核心專利近200件,其中熱敏票據打印機市場占有率躋身全球前五。
為保障惠企政策“精準幫扶”,同安區積極推進政府服務效能改革,首創“集成式辦稅云樞紐”“全馨辦”政務模式,推動“企業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企業”。目前,這一政務創新模式在福建全省推廣。此外,同安區通過設立廈門首個基金主題灣區——廈門科學城基金灣區,構建總規模90億元的基金體系,以真金白銀助力企業融資發展。
“我們要讓創新生態‘活力涌動’,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企業搭建更高水平的載體平臺。”同安區委書記王躍平表示,未來,同安區將聚力打造國內外創新要素資源集聚地,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引導更多民營企業加入“創新軍團”,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參與細分行業建設,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賽道搶占先機。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