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發展“中國人經濟”,共享高水平開放機遇——2025中國企業“新型全球化”專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第十六屆財新峰會期間發布。報告首次從“中國人經濟”的視角系統闡釋了中國企業在新型全球化階段出海的新趨勢及新挑戰,并提出以“中國+N”模式實現中國企業從產品到品牌、從低價值到高價值、從企業個體到產業鏈生態的進階。聯想集團、泡泡瑪特、MiniMax等企業案例入選該報告。
報告由財新智庫出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從政策和產業雙重視角,調研了6大場景10余個地方政府和企業出海的案例和模式,提煉不同行業和場景的出海方法論。報告指出,中國正從注重“中國經濟”向兼顧“中國人經濟”轉變,與關注中國境內經濟活動總量、規模與增速的“中國經濟”不同,“中國人經濟”關注中國企業與個人在全球范圍內創造和擁有的財富總量。這意味著企業不僅要在國內創造價值,更要以中國為根基全球布局,構建“中國能力+全球市場”的價值創造網絡。
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尹艷林表示,在新階段新形勢下,我們不僅要做大做強“中國經濟”,而且要做大做強“中國人經濟”。做大做強“中國人經濟”就需要積極穩妥走出去,提升全球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促進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良性互動,為中國式現代化開辟新空間。

在這一理念指引下,報告倡導中國出海企業形成“中國+N”的戰略布局。該戰略旨在依托中國大本營,利用中國的制造和產業鏈體系等獨特優勢,鏈接全球市場,實現企業出海從產品到品牌,從低價值到高價值,從企業個體到產業鏈生態的進階。
依托對新型全球化趨勢的深入分析,報告總結出海企業可依托的幾大“中國+”優勢——中國制造優勢、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國企業家精神和工程師人才紅利優勢,以及“中國+”在海外不同區域的文化聯結力,共同構成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獨特競爭力。
報告指出,“中國+N”戰略已在部分率先實現全球化運營的中國領軍企業實踐中得到驗證。其中,聯想集團憑借其“厚植中國、全球互惠”的新型全球化模式,成為報告重點解析的典型案例,為更多“新型全球化”階段出海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范本。
作為中國出海時間最早、全球化程度最深的企業之一,聯想集團的全球化歷程,見證并引領了中國企業從“走出去”到“走上去”的價值進階。以2005年并購IBM PC業務為開端,出海二十年間,聯想集團實現22倍年營收增長,業務遍及全球180個市場,海外營收占比接近80%,在近日公布的《2025年出海TOP 100指數》榜單中位列榜首。
在報告發布與解讀環節,財新傳媒副總裁、財新智庫執行總裁高爾基指出,聯想集團“厚植中國,全球互惠”的新型全球化之道,在底層上形成了一整套全球化的基礎設施和方法論,非常好地踐行了“藤蔓全球,根在中國”的“地瓜經濟”理論,形成了非常健康的全球化模式。

在“中企出海如何實現長期主義”對話環節,聯想集團副總裁、全球電腦與智能設備首席質量官王會文表示,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上發展壯大一定要厚植中國。“中國始終是我們全球資源配置的重中之重。同時,中國制造要走向世界,必然要‘+N’以輻射全球。‘中國+N’模式確保了更高的客戶滿意度、無可挑剔的合規性、更深層次的社區參與,以及更安全、更具韌性的運營,中國企業出海不僅要‘走出去’,更要‘留下來’并‘融進去’,帶著中國優勢為全球本地服務,實現共生與繁榮的生態圈。”王會文說。
(活動主辦方供圖)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