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阿拉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烏蘭布和生態沙產業示范區(以下簡稱“兩區”)以系統思維統籌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通過一系列靶向施策的務實舉措,在防沙治沙、產業轉型、環境治理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持續筑牢祖國北疆生態安全屏障。
在生態治理一線,“沙退綠進”的蛻變正在大漠戈壁生動上演。兩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力推進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持續優化生態空間布局。
作為“三北”工程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拉善“三北”六期蒙寧聯防聯治烏蘭布和沙漠鎖邊項目扎實推進,與內蒙古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形成治沙合力。后者作為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支撐工程,已累計完成工程固沙40.42萬畝、人工種草34.16萬畝。中鐵四局等建設單位采用“機械壓沙+網格沙障”模式,投入4000余名作業人員和800余臺專業設備,在騰格里沙漠深處鋪設草方格、栽植花棒、梭梭等耐旱植被,苗木成活率達85%以上,遠超設計標準。
與此同時,防沙治沙與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80萬千瓦光伏項目順利推進,實現了“板上發電、板下治沙”的生態能源協同發展模式,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90余萬噸,推動生態修復與綠色能源互促共進。截至目前,阿拉善盟三大沙漠1856公里林草鎖邊帶已全面“合龍”,有效遏制了沙漠擴張態勢,為兩區構筑起堅實的生態安全防線。
在產業綠色轉型與環境治理領域,兩區持續發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綠色制造體系,新增3家企業通過內蒙古自治區級綠色工廠審核,累計已有4家自治區級、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落地生根,綠色產業集群效應逐步顯現。污染防治攻堅縱深推進,中鹽建材圓滿完成年度超低排放改造任務,靈圣作物、泰興泰豐等4家企業精準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5家企業完成土壤及地下水監測報告編制與備案,園區環境治理精細化水平顯著提升。值得關注的是,兩區堅守“不向黃河排入一滴廢水”的承諾,建成兩座污水處理廠,再生水回用率分別達85%和90%以上,高鹽廢水資源化處置項目投用后實現廢水“零排放”,每年新增再生水回用量近100萬立方米,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提供了堅實保障。
全民參與的生態共建格局加速形成。兩區摒棄“單打獨斗”傳統模式,建立“政府組織、部門聯動、全民參與、全域覆蓋”的常態化工作機制,通過城鎮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志愿服務等活動,引導群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烏蘭布和社區黨員干部與志愿者共同清掃環境死角,牧民群眾主動參與沙漠植樹,4000余名治沙工人扎根大漠腹地,用汗水澆灌綠色希望,形成了干群同心、共護生態的良好氛圍。
如今的兩區,生態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從沙漠邊緣的“綠色長城”到園區里的低碳轉型,從黃河岸線的生態守護到全民參與的環境整治,一系列成效的取得,為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氣凈的美麗高新區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