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十一屆國家高新區發展戰略研究年會暨2025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論壇在杭州舉辦,會上正式發布《全國高新區營商環境典型案例(2025)》,全國共有50個典型案例上榜。南昌高新區憑借《生態保護修復,滋養宜業宜居幸福新城》這一典型案例脫穎而出、成功入圍,標志著南昌高新區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創新實踐獲得了國家級權威機構的認可,躋身全國高新區營商環境建設的典范行列。

本次案例征集活動由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與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聯合組織開展,典型案例涉及政務服務創新、政策支持引領、要素保障優化、生態環境修復、人才服務升級等多個方面,代表著全國高新區在營商環境建設方面的先試先行和改革探索精神,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創新性和可復制性,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高新樣本。
近年來,南昌高新區持續深化生態保護修復,推動生態建設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提供有力支撐。曾經,昌東片區約52萬立方米粉煤灰露天堆存,無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措施,揚塵污染較嚴重,存在一定環境風險。經過系統生態保護修復,昔日“灰山”上生態綠地拔節生長,220畝土地重現生機,成為集防洪、生態、休閑于一體的多功能生態區,年新增生態空間約30公頃、濕地凈化系統約26公頃。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
尾水濕地的美景,正是筑牢城市生態安全屏障的生動實踐。
春賞櫻花大道的浪漫,夏享沙灘海灣的愜意,秋觀粉黛花海的柔美,冬品水杉紅葉的靜謐。如今的南昌高新區,廠房與綠地相映,產業與生態共生,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增強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還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與優質項目落戶。南昌高新區用實際行動證明: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更是民生財富。這片不斷生長的城市綠肺,正滋養著一座宜業宜居的幸福新城,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圖片來源:南昌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