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與科技競爭交織的今天,有這樣一批企業——不為普通群眾所熟知,但卻在其細分領域有著絕對的話語權和市場地位。它們被譽為“隱形冠軍”,是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關鍵棋子”,而在廈門火炬高新區,也有著這樣一批低調潛行的“隱形冠軍”,它們的產品可能隱藏在最新款的手機里、飛向太空的衛星中或者是小區電表遠程讀數的“智能利器”內……它們正以靜默卻堅定的力量,完成著一次次“硬核破壁”。“于無聲處聽驚雷”,讓我們將目光聚焦這些隱形冠軍的“眾生相”,讀讀他們的故事。
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關鍵先生”
“美塑”是一個并非家喻戶曉的品牌名,卻是眾多世界500強企業背后不可或缺的伙伴。拼接型口字膠、光學膠、光學膜片……這些看似陌生的精密復合材料正在我們賴以使用的手機、電腦內各司其職地保證著它們的正常運行,有的用于密封保護電子元器件,有的負責散熱,還有的用于屏蔽信號……這些精密功能器件,正是來自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廈門美塑新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塑新質科技”)的“一招鮮”。
冠軍之路,始于一份堅守。美塑新質科技在精密功能器件及新材料領域已深耕了10余年,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智能穿戴、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及動力電池等領域。2021年,美塑新質科技的“口字膠”榮獲福建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至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仍穩居前列。
堅持讓企業有了韌勁,創新則為企業注入強大的動能。多年來,美塑新質科技緊跟市場需求,錨定“精密功能器件及新材料綜合方案解決服務商”的定位,緊隨產業鏈“鏈主”企業步伐,不斷推出適用于不同場景和需求的產品。“近年來興起的折疊屏手機、車載HUD顯示器、智能座艙等,我們都有相應配套的精密功能器件問世,特別是車載顯示的相關產品銷售增長迅猛。截至目前,美塑新質科技已開發出上千種精密功能器件。”美塑新質科技總經理助理黃渴水表示。
把“一米寬”的賽道挖出“百米深”的故事還在頻頻上演。你可能沒有注意過,在飛馳而過的動車上,在風電場轉動的發電器里,乃至地鐵車門的開合、小區電表的遠程讀數背后蘊藏的“智能利器”,正是來自火炬(翔安)產業區的廈門唯恩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恩電氣”)。
唯恩電氣成立于2005年的,專注于電力、信號與數據傳輸領域的工業連接解決方案,產品線覆蓋矩形連接器、圓形連接器、高速連接器、儲能連接器以及各類線束配件和定制化方案,廣泛應用于軌道交通、風能發電、工業自動化、新能源、通信工程等八大領域,產品型號多達3.2萬多種,服務客戶超1.6萬家。憑借20年專注深耕,唯恩電氣已經成為中國重載連接器行業的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正在用技術創新定義行業標準把“中國制造”推向世界。
如果只有堅持,企業可能只能成為“工匠”而非“冠軍”,“冠軍”需要的是永不停歇的創新。技術實力,正是唯恩電氣穩坐行業龍頭的“密碼”。唯恩電氣公司研發人員占比高達31%,3位博士、多名碩士及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構建起六大研發部門,組成強大的技術中心,形成從產品設計、性能測試到實驗驗證的全流程自主研發體系。不僅如此,該企業專門投資建設了國內領先的工業連接器實驗室,按ISO17025實驗室管理體系標準配置,獲得北美UL目擊實驗室資格,具備電氣、力學、表面處理、環境、防護、壽命等多項檢測能力,為新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提供強力支撐。
“所有新產品上市前,必須經過至少30個大項、上百個小項的測試驗證,確保能適應全球各種復雜應用環境。”唯恩電氣副總經理熊洪煌說,“唯恩電氣產品長期應用于動車、地鐵、風電、工程機械、儲能、新能源車等領域,20年來實現市場零投訴、零召回,產品穩定性達到國際一線水準。”
唯恩電氣用實力證明,國產工業連接器同樣能跑贏國際大牌。未來,唯恩電氣將持續加碼工業連接器、儲能連接器、數據通信連接器三大產品線,拓展新能源、5G通信、軌道交通、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強化與中車集團、金風科技、ABB、施耐德等頭部企業的深度合作,爭取在信息化創新工程、標準制定、技術創新上再創佳績,助力中國智造走向世界。
產業新藍海的“破壁攻堅者”
新諾北斗航科信息技術(廈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諾北斗”)的故事是在追求星辰大海之中不斷“破浪”前行。
走進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新諾北斗的展廳,“北斗+”技術在航運運用上大放異彩:基于北斗技術的多功能集成系統(MIBT)、船載智能監控終端、船舶自動識別系統、電子海圖系統……就在去年6月,國內內河航運首個北斗服務系統——長江干線北斗衛星地基增強系統正式投入運營,為航行的船舶提供著亞米級(十幾厘米)的導航精度,有力保障了運行的安全。據新諾北斗副總經理陳杰文介紹,“公司開發的新一代多功能船舶駕駛智能化裝備,獲得了中國船級社認證證書,可應用于客船、貨船、漁船、工程船、公務船等智能船舶。”
自2003年成立以來,新諾北斗始終專注在北斗衛星通信導航設備與船舶智能駕駛艙裝備研制的賽道上。如今,新諾北斗已成為國內最大的船舶通信導航電子設備生產制造商之一。
創新生發枝葉。近年來,新諾北斗推動北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讓船舶擁有了“智慧大腦”。以新諾北斗研發的“船順”船舶大數據平臺為例,它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時空服務,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能夠為用戶提供船舶搜索、船舶篩選、全球AIS船位查詢、歷史軌跡查詢、電子圍欄告警、船舶設備管理等服務。“新諾北斗擁有上百名工程師,堅持應用研究和理論研究‘兩條腿’走路。20多年來,從技術創新到產業化應用,實現了多項‘行業首創’。公司是國內第一家智能AIS終端的開發和制造商,成功解決了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基帶芯片的信號接收解調算法及發射信號的編碼算法,填補國內空白。”新諾北斗董事長李海博說。
在光中尋機,于創新中破局是奧譜天成(廈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譜天成”)的經典敘事。在看似狹窄的“光譜”賽道里,它挖掘出一把精準的“光之尺”,丈量著物質的成分,也承載著廈門火炬高新區企業的雄心壯志。
挑戰,對于有準備的人而言,便是機遇的另一種面孔。在光譜儀核心技術被國外巨頭長期壟斷的嚴峻背景下,奧譜天成創始人劉鴻飛博士看到了一片亟待開拓的藍海。2015年,他毅然投身光譜儀研發的創業洪流,開啟了一場以創新破局的“追光”征程。
在奧譜天成的實驗室內,研發人員正在對一臺手持近紅外光譜儀進行反復的精度校準。毫厘之間,可見匠心。“2秒快速識別,糖度檢測精度達0.5°Brix”,這組看似簡單的數據背后,是研發團隊數千次實驗的攻堅成果。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讓奧譜天成的產品在國際競爭中嶄露頭角。
在拉曼光譜領域,奧譜天成實現全波長激發(266–1064納米),自主研發的共聚焦顯微拉曼系統靈敏度較早期型號提升10倍,信噪比與空間分辨率等關鍵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高光譜成像領域,產品支持200–2500納米全波段探測,具備無人機載、顯微成像與便攜式等多種形態,全面適用于智慧農業、環境監測與工業檢測等多類場景;在關鍵器件層面,公司實現光纖光譜儀100%國產化,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徹底擺脫“卡脖子”困境。
不僅如此,在其他同行扎堆傳統市場時,奧譜天成另辟蹊徑進軍農業、公共安全領域。在農業領域,他們研發的線式水果甜度分選儀NY2300,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已裝備超百臺,累計分選水果超過萬噸,成為果品加工行業提質增效的關鍵裝備。在公共安全領域,手持式拉曼光譜儀ATR6600系列展現卓越效能,僅需2秒即可識別未知物質,在海關緝私、公安禁毒、危化品檢測等領域廣泛應用。這款“火眼金睛”的設備,讓危險物質無所遁形。
10年深耕,奧譜天成已構建起覆蓋拉曼光譜、高光譜成像、光纖光譜、熒光光譜、紅外光譜等10余條產品線的完整技術矩陣,實現了從核心器件到整機系統的全鏈條自主掌控,并將產品與服務鋪向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讓中國高端儀器在國際市場上與國際巨頭同臺競技。下一步,奧譜天成將“AI+光譜”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引擎,正加快AI算法與光譜技術的融合研究,致力于通過算法優化,著力提升儀器的檢測準確性、重復性與易用性,旨在讓高端光譜檢測變得更加智能、高效和普惠。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漢印股份在“熱敏打印機芯”領域市占率全球第一;優迅股份累計出貨芯片超過15億顆,產品涵蓋速率155M至800G的光通信前端核心收發電芯片;科之杰的拳頭產品——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是混凝土外加劑行業應用最廣泛的第三代減水劑產品……廈門火炬高新區的“冠軍”企業憑借著一年又一年的積累,練就過硬實力,構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隱形冠軍”群像。據統計,園區的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成立時間大多超過10年,集中在平板顯示、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軟件信息服務、新能源、新材料等廈門火炬高新區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
火炬何以煉成“冠軍”?
單項技術的突破可以成就一個企業,而系統性的創新生態則能培育一個產業集群。一個個生動而具體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更是一個高效培育體系的勝利。它們的身后,是廈門火炬高新區這片富含營養的“創新雨林”。廈門火炬高新區通過打造適宜的土壤、陽光和雨露,讓“隱形冠軍”的種子能夠破土而出,茁壯成長,并最終形成一片茂密的“新質生產力”森林。
廈門火炬高新區聚焦不同類型中小企業的差異化特點與發展需求,構建全鏈條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以創新型中小企業為基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骨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引領、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為標桿,分層分類精準制定扶持政策,創新培育路徑與服務模式,全面激活企業成長內生動力。
“廈門火炬高新區把培育單項冠軍企業置于新型工業化大局中,構建了‘分層分類指導+動態精準服務’雙輪驅動培育體系,就像為不同階段的成長型企業定制了專屬的成長路線圖。”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建立了‘單項冠軍’后備企業庫,遴選成長性好、產業鏈配套強、市場競爭優勢顯著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種子選手’,從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產學研合作等方面,為企業提供精準支持。”
對于廈門火炬高新區而言,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動態庫像一座“育苗溫室”,不斷強化后備企業的培育孵化,推動它們從“小而精”向“精而強”躍升,加速沖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目標,持續壯大優質中小企業群體規模,形成一片不斷自我更新的生態雨林,為火炬高新區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截至目前,廈門火炬高新區累計培育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33家(占廈門市54.1%),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3家(占廈門市49%),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12家(占廈門市43.8%),創新型中小企業1184家(占廈門市45.9%),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達69家次。
回顧“冠軍”企業成長歷程,傳統的普惠式政策往往“不解渴”。廈門火炬高新區轉向“精準滴灌”模式,將政策“養分”直接輸送到企業“根部”:當園區企業廈門宇電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電”)需要擴建研發中心時,廈門火炬高新區在用地和審批上給予高效支持;當廈門立洲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臨高端研發人才引進難題時,廈門火炬高新區協助對接國家級專家資源,并提供人才公寓等配套;當廈門斯坦道科學儀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坦道”)需要大規模現場測試場景時,廈門火炬高新區積極協調,為其產品在市政環保項目中提供應用示范機會……
在政策支持下,宇電突破半導體領域進口壟斷;斯坦道研發出國產首臺船載海水營養鹽分析儀;廈門思泰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三維錫膏檢測設備填補國內SMT制程錫膏三維檢測技術的空白;廈門漢印股份有限公司的熱轉印打碼機填補高速打印技術空白;普瑞光電(廈門)股份有限公司的LED封裝產品全球專利市場占有率位居前三,熒光粉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睿云聯(廈門)網絡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填補全球弱網環境音視頻通信空白;氟樂泰科(廈門)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耐高溫、抗爆破、超耐磨等特種氟橡膠領域實現關鍵技術首創……
此外,廈門火炬高新區還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碼扶持:對首次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予以50萬元一次性獎勵,近年來累計為79家首次獲評企業發放獎勵1940萬元;在技術改造層面,為“小巨人”企業單獨制定傾斜政策,實施技改可享最高15%補助,近年來累計為61家“小巨人”企業發放技改補助4155萬元,切實降低企業升級成本。
金融活水,滋養創新“種子期”。廈門火炬高新區圍繞園區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鏈主企業+產業基金+龍頭項目”基金投資新模式,鼓勵園區企業將高新區各項獎補資金置換為金額2倍的股權投資,推動財政資金從“輸血式”扶持轉向“造血式”賦能。截至目前,廈門火炬高新區引導基金總規模超450億元,2025年依托火炬金融服務平臺已累計為388家專精特新企業放款43.85億元。
在廈門火炬高新區內,無數個“冠軍”企業正默默生長,匯聚成一片郁郁蔥蔥、支撐起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冠軍森林”。它們深藏不露,卻無比強大;它們悄無聲息,卻正在定義未來。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