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鐵芯損耗降低5%,效率提升27%,作業人數減少78%,全程無需人工過多干預,自動完成剪切、疊放,這就是我們使用AI后工廠車間提升的效率。”熊勇高興地說。
熊勇是桂林君泰福電氣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這兩年來,他深切感受著AI科技給企業生產帶來的變化。現在,公司的數字化工廠里的“黑科技”顛覆了對傳統制造業的認知——工人手機一鍵下單,AGV機器人自動搬運物料;AI視覺系統“火眼金睛”識別硅鋼片紋理,機器人精準疊碼不差毫厘,山水之間正上演著“人工智能+制造”的精彩大戲。
現在,這家位于桂林市七星區鐵山工業園,專注于綠色能源與智能電網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車間里,看不到任何的濃煙與嘈雜,取而代之的是自動化設備的精準運轉。“AI不是替代人,而是讓人從重復勞動中解放出來,聚焦更有價值的技術攻關。”車間主任周道鵬拿起一塊鐵芯組件說,現在工人只需在關鍵崗位監控數據,真正實現“機器干活,AI把關,人做決策”,企業的效率提升了,企業的發展也更快了。
這場“智造革命”讓企業嘗到了甜頭。2025年,君泰福的“車間級精益拉動智能排程優化系統”入選廣西第二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AI驅動的干式變壓器鐵芯制造數字孿生系統”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專項資金支持,成為全區離散制造業智能化改造的“樣板間”。公司總經理楊青透露,企業計劃研發變壓器領域垂直大模型,構建50億元產能的智能裝備體系,“讓‘七星智造’通過東盟市場走向全球,讓AI成為跨境產業合作的‘硬通貨’。”
從人工操作到AI賦能,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升級,君泰福的轉型之路,正是桂林市七星區以“人工智能+制造”為驅動,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縮影。今年以來,桂林市七星區依托自身工業布局,重點探索具有七星特色的人工智能發展路徑,加強產業規劃與政策支持,堅持“引育齊抓”服務企業發展,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深化產學研協同培育創新人才,持續推進校企在人工智能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聚焦數字賦能拓展應用場景,培育了一批在人工智能領域內有基礎、有潛力的應用場景示范項目。
未來,桂林市七星區還將積極幫助提升尖端科技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深入推動產教研深度融合,全力服務企業實現智能產品產業化,加快提升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更多人工智能新技術新產品。
(圖片來源:桂林市七星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