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山東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發布《2025年山東省綠色低碳技術成果目錄》,共收錄57項涵蓋水治理、大氣防治、碳減排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成果,泰安高新區企業山東泰開直流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開公司”)自主研發的“交直流混合柔性微電網系統集成技術”成功入選,成為山東省推動能源結構優化的典型標桿。
據了解,“交直流混合柔性微電網系統集成技術”構建了源、網、荷、儲高效協同的新型電力系統,可顯著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與系統能效。經實際運行驗證,該技術年均可減少碳排放9295噸,節約標準煤3468.4噸,為泰安高新區能源清潔低碳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在泰開光儲直柔綠色低碳工業園,建筑屋頂與豎墻上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格外醒目。作為山東省首個規模化應用“光儲直柔”技術的工業園區,泰開光儲直柔綠色低碳工業園正在上演綠電高效利用的生動實踐:當光伏發電高于用電負荷時,多余電力可存入儲能電站或為電動汽車充電;當發電低于用電負荷時,儲能系統則通過智能控制釋放電能,確保綠電用足用好。
在園區控制中心的屏幕上,電能路由器、柔性互聯裝置與智能控制系統協同運轉,實時顯示光伏出力、儲能狀態與用電負荷等數據。“與傳統‘剛性’微電網不同,‘柔性’微電網的核心是靈活性和智能性。”泰開公司市場支持部主任孫利軍介紹,園區配備的相變儲冷儲熱系統,能在低谷電價時段和光伏富余時段將電能轉化為冷熱能儲存,在需求高峰時釋放,進一步優化能源利用效率。
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系統突破了柔性直流供電關鍵技術瓶頸,將光伏、儲能、空調等設備直接接入750V低壓直流母線,相比傳統交流系統減少轉換損耗10%。這種創新供電模式不僅降低能耗,更將日常辦公用電電壓控制在48伏以下,大幅度提升用電安全性。
據了解,技術落地初期,直流供電安全性和設備兼容性是最大難關。為突破瓶頸,2022年泰開公司聯合清華大學,成功研發基于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的電能路由器,其瞬時響應速度比傳統設備快30倍,直接推動光伏自發自用率從50%躍升至90%。
如今,通過智能算法動態調節光儲協同比例,泰開光儲直柔綠色低碳工業園每年增加綠電1100萬度,光伏自發自用率提升至90%,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300余噸,相當于植樹48萬棵,用能成本降低15%以上。
憑借突出的技術優勢與應用成效,泰開公司柔性微電網系統已入選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光儲直柔零碳園區十佳案例,其核心設備碳化硅電能路由器更是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目前,該技術已形成多場景適配能力,可廣泛應用于工業園區、商業綜合體等場所,為不同規模用戶提供定制化綠色能源解決方案。吳志竟 王帥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