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于大勇) 近日,畢馬威發布《AI技術在氫能領域的應用研究》,該報告中文版顯示,當前人工智能(AI)催生的新技術、新產品集中涌現,正在打破能源產業邊界,重構市場競爭格局。從催化劑的研發篩選到電解槽的全鏈條智能調控,從儲氫材料的快速篩選到加氫站的安全監控,AI技術正在深度滲透氫能產業鏈各個環節。然而,“AI+氫能”的融合路徑與實踐成果,仍需系統性地梳理與指引。
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以AI為代表的科技發展,正在為氫能產業帶來智能化升級與結構性變革。全球范圍內諸多氫能AI相關項目正在實施或規劃中,涵蓋制氫、儲氫、運氫、燃料電池及綜合應用等多個領域。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綠色制氫領域的應用市場呈現顯著增長態勢。
該報告認為,氫能產業發展的重點在于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技術創新是根本驅動力。在降低成本方面,AI技術可以通過模擬和優化電解水反應的電流密度、溫度等參數,減少電力消耗,同時AI技術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快速篩選出具有高儲氫容量、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儲氫材料,以此降低氫能研發、生產成本。
“氫能產業發展與AI技術創新相互賦能,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和創新路徑。”畢馬威中國董事、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能源及天然資源行業主管合伙人蔡忠銓表示,兩者的深度融合,不僅推動氫能產業鏈效率全面提升,還加速氫能技術突破。在“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氫能與人工智能已被明確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為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畢馬威中國能源轉型與循環經濟業務主管合伙人李晶認為,氫能產業發展與AI技術創新相輔相成,一方面,氫能產業發展需要多項AI技術支持,包括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這種跨領域融合推動了技術的綜合升級;另一方面,AI技術創新又為氫能產業降本增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據悉,該報告收錄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最新案例。該報告顯示,在制氫端,AI技術的深度應用正推動催化劑研發從傳統試錯模式向數據與AI驅動模式轉型,催化材料設計由此邁入“自動駕駛”時代;在生產環節,AI技術通過耦合氣象衛星、地表傳感器等數據,構建發電量預測模型,為制氫負荷調度提供前瞻性決策依據;在維護環節,利用AI技術在運行數據分析方面的優勢,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故障機理建模,能夠提前識別潛在故障,降低非計劃停機率,實現從反應性維護到預測性維護的演變。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