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寧波高新區港灣創新中心內,青春的聲音與創新的脈搏同頻共振——“‘浙青年 愛學習’‘高青筑夢’青年理論宣講”活動在此舉行。8組來自寧波高新區各條工作戰線的青年宣講員們,以身邊事、親歷事為筆,將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轉化為可感可觸的實干實踐,為這片“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發展熱土,再添奮進動能。

作為寧波市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寧波高新區自成立以來便以優質生態吸引大批高新技術企業與頂尖人才匯聚,逐步構建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從核心技術突破到數據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從“免申即享”政策直達快享到全鏈條司法服務,這里始終是創業創新的“沃土”、青年逐夢的“舞臺”。
當天宣講中,寧波高新區稅務、財政、市場監管等部門青年干部帶來的助企故事,成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轉化為基層實踐的生動注腳。

寧波高新區稅務局呂康睿以“厚植營商沃土”為題,講述了稅務部門如何用政策紅利為企業“減負增能”:圍繞稅收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全區平均退稅時間從5個工作日壓縮至2.8個工作日,縮短45%的“加速度”,讓企業創新腳步更輕快。
“不用填表、不用跑腿,50萬元補貼直接到賬!”寧波高新區財政局張俊杰分享的“免申即享”故事,讓現場聽眾直呼“暖心”。通過AI大數據系統自動比對企業納稅、研發、信用數據,高新區實現政策紅利“無感兌付”,讓很多企業負責人都感慨:“過去申報補貼要填10多張表,現在真正實現‘零跑腿、秒到賬’!”這一創新實踐,正是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要求的精準回應。

寧波高新區市場監管分局鄭寧的宣講,聚焦知識產權工作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全國首單數字人民幣形式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將11家企業的60件核心專利“變現”為1.38億元融資,破解科技企業“捧著金飯碗愁飯錢”的難題;浙江省首個數據知識產權專項政策實施“免申即享”,今年上半年區域數據知識產權登記量同比激增254.2%,全鏈條保護體系更讓高新區在寧波市專利創新大賽中斬獲3金1銀5優,金獎數與獲獎總數均居全市首位。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的實踐落地,不僅體現在賦能產業發展的宏觀探索中,更浸潤在關乎民生的溫度里。宣講臺上,一個個民生故事同樣動聽。來自梅墟街道梅墟社區的樂志輝講述社區志愿服務隊聯動21家愛心企業、籌集30余萬元善款幫扶240余戶困難家庭的故事,詮釋“共同富裕”的基層實踐;寧波高新區人民法院施黃穎通過一起遺囑糾紛調解案例,展現法理與情理的融合,讓“司法溫度”直抵人心。

“今天的每一組宣講都緊緊貼合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都是高質量宣講。”活動現場,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水興從高度、深度、溫度3個維度作了高度點評。
寧波廣電集團電視民生中心主持人沙瑛雪則從宣講表達角度做了點評,并給予專業建議。她指導宣講員如何從文稿撰寫、宣講表達等方面,提升宣講水平,讓聽者入耳、入心、入眼。
“我看到了高新區青年干部宣講理論的熱情,也看到了宣講理論的成果。希望活動結束后,每一個宣講故事能再深入琢磨,要讓故事從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里來,最后也要落實到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里去。”活動最后,寧波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黨工委副書記羅紹東給青年干部提出要求,要當好理論研究員、政策宣講員、踐行領航員,把青春智慧融入高新區“一區”“四地”建設,讓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在這片熱土上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圖片來源:寧波高新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